|
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作为一个人盖棺定论的存在,谥号对于士大夫来说是极其重要的。受明清的影响,谥号“文正”成为了每个读书人的理想,提起文正,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肯定是范文正公(范仲淹)。但是根据宋史等历史我们可以看出,“文正”在宋朝及宋朝之前,它的名头是远远不及后世那么响亮的。
那么“文正”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文人所追求的高峰?
首先是关于谥法中对“文”字的解读。经天纬地曰文,博闻强记曰文。所以文字是对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最高评价。在宋之前,单谥的地位要高于双谥,所以像韩愈就是谥曰文。谥号文并没有固定的词与之搭配,所以很多像是“文献”(东晋王导谥号)“文忠”(宋朝富弼)“文成”(明朝王守仁)等。
文正这一谥号的前身是“文贞”,而唐朝的魏征是第一个获得此谥号的。到了宋代,因为要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字,所以有文贞改为了文正。但是在宋朝“文正”的地位是远远不如明清两朝的地位那么高的。
第一次明确提出“文正”谥号地位的,是宋朝的司马光:文正是谥之极美,无以复加。所以文正这个谥号才成为了宋以后历代文臣所追求的最高谥号。
那么既然在宋朝“文正”不是极美的词,那么宋朝最高的谥号应该是什么?我认为应该是“忠献”。有宋南宋和北宋两朝,谥号是“忠献”的只有三个人:赵普,韩琦,秦桧。
赵普作为赵匡胤的左膀右臂,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他在皇帝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韩琦作为三朝丞相,有两次册立之功,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的典范了。最后一个是秦桧,秦桧当权的时候也是位于文臣之首,党羽遍布天下,所以在他去世之后,他的党羽们将“忠献”定成为秦桧的谥号,但是之后随着后世岳飞冤案得以昭示,所以秦桧的谥号便改为了“缪丑”。
所以从这三个人在文臣当中的地位上可以看出“忠献”是比“文正”更尊贵的。毕竟谥号“忠献”代表着你跟皇帝是一条心,在皇帝眼里是大大的忠臣。
“文正”从宋朝开始,变成了文人孜孜以求的谥号,以至于到了明朝,《明会典》中记载,以“文”字作为第一字的谥号,最好的是“文正”,其次是“文贞”,正、贞之后与“文”搭配的从高到低分别为成、忠、献、端、定、简、懿、肃、毅、宪、庄、敬、裕、节、义、靖、穆、昭、恪、恭、襄、清、修、康、洁、敏、达、通、介、安、烈、和、僖、荣、愍、思。
可以说到了明朝,“文正”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臣谥号第一,毕竟国家明令规定了谥号的等级。那么到了清朝,“文正”还是一个最贵最好的称号么?
清朝谥号“文正”的有八人,但是大家查阅资料就可以发现,他们的履历上边大部分都有一个“为帝师”的工作。朱珪为嘉庆帝师,杜受田为咸丰帝师,李鸿藻为同治帝师,孙家鼐为光绪帝师。那么前文我们也说“文正”在明朝是当之无愧的文臣谥号第一,到了清朝,“文正”的地位似乎下降了。或者可以说是清朝的帝师们只要做得好,最后都会有“文正”的谥号。
如果是这样的话,“文正”就脱离了谥号本身应该起的作用,而变成了一项“荣誉”。
从“文正”的发展曲线来看,文正的前身“文贞”开始于唐朝,到了宋代司马光首次提出“文正“的至高地位,到了明朝和清朝中前期是这一谥号的最高阶段,到了清朝末期”文正“的地位又开始下降。
(责任编辑:网络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