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平阳公主的文章。
隋唐英雄系列的演义小说塑造了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,她们虽为女儿身,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,笑傲沙场,不输男子分毫,像屠炉公主、新月娥、窦仙童、纪鸾英、樊梨花,薛金莲等人物,个性鲜明。但是,她们皆是小说虚构的,在正史上踪迹难寻。那么很多人都会产生怀疑,隋唐女将不存在吗?今天带大家走进真实存在的隋唐女将——平阳公主。
历史上有很多“平阳公主”,今天要介绍的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,太宗李世民的胞姐。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皆无记载唐高祖三女平阳公主具体的出生年月,她的故事,从唐高祖李渊的起义开始。
隋大业年间,隋炀帝穷兵黩武,西征吐谷浑、三征高句丽,民力滥用,哀鸿遍野,隋王朝倾颓已是大势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,出身关陇贵族的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,是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,手握大权。当时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抗隋,作为隋王朝的“守臣”,李渊率兵征讨山贼,镇压农民起义。与此同时,作为王朝末年手握重兵的地方长官,李渊在征讨山贼,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不断招降纳叛,扩大自己的实力。同年,李渊治下刘武周发动兵变,隋炀帝知悉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,这让李渊下定了反隋的决心。
此时的平阳公主与其丈夫柴绍定居大兴,也就是后来的长安城,接到来自父亲李渊派人送来的密信,信中说到李渊要召二人回去,助他起义。柴绍对平阳公主说:“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,我打算前往太原去迎接他的义旗。同你一起离开不甚可行,留你独自一人走后我又害怕你有危险,到底应该怎么办呢?”平阳公主想了想,对丈夫说到:“你应该赶紧离开,我是一个妇人,遇到危险时容易躲藏起来,到那时自己会想到办法的。”柴绍跟平阳商议过后,立即前往太原帮助李渊。
平阳公主留在长安却没有坐以待毙,知道父亲要起兵,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。她动身回到鄠县(今陕西户县)的李氏庄园,变卖家产,招兵买马。毕竟家产是死的东西,在动荡的年代,有财产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去保护,很容易被别人觊觎,遭遇祸端。而李渊起兵在即,有更多的兵力才能更好的打下江山。平阳公主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,她甚至干了许多普通的将领不敢干的事——招募山中亡命之徒。
只招募山中的亡命之徒还不行,毕竟这些亡命之徒曾经只能在山上行动,几百人,难成大气候,更何况是要在危机四起的动荡时期占据一方土地,抵抗当时别的义兵呢?
于是平阳公主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反隋的义军。这是普通人根本不敢想的事情,当时的平阳公主,其治下不过千人,原本反隋的义军就是“竞争者”,难以收治,更别说平阳公主那不过千人的“小蚂蚁”了,还想收归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军队?简直就是痴人说梦!但平阳公主却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做到了。三个多月的时间里,就招纳了好几支江湖上亦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,其中最大的一支,当属胡贼何潘仁的军队,有几万人。当时的何潘仁在司竹园招募兵马,自称为总管,摸不清他到底是想拥兵自立,还是想投靠别的大起义军。当时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,马三宝出色地完成了任务,让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甘愿归降平阳公主。
不过马三宝究竟是如何劝降的,其中平阳公主对马三宝的指点有多少,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,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。何潘仁归降之后,马三宝又在平阳公主的派遣下,接连收编了李仲文、向善志、丘利等义军,势力大增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,基本上都是亡命之徒。前面也提到了,平阳公主一开始收编的几百人,是山里的亡命之徒,后来收编的何潘仁、李仲文、向善志等人,在《旧唐书》上的称呼,不是“胡贼”就是“群盗”。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,就难以镇住他们,更何况平阳公主一介女流,在这些原本是盗贼的眼里就是容易欺负的对象,能让这些盗贼心服口服,可见其谋略。我们也知道,盗贼本是一群蔑视规矩的人,难以管理,就算先前有义军的“约束”,但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的他们,是很容易起冲突的。短短三个月时间,不断吸收新的血液,并且将收编的“乌合之众”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,并且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战绩,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的出类拔萃。
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,军纪十分严明,平阳公主令出必行,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。因为“基底”是盗贼的特殊性,平阳公主三令五申,所过之处,不得抢夺百姓财物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在狼烟四起,兵荒马乱的年岁,这支由许多盗贼组成的义军,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。老百姓将平阳公主亲切的称呼为“李娘子”,遂将她率领的这支军队称为“娘子军”。正是这样优良的军纪作风,娘子军威名远扬,当时很多生活不下去的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平阳公主。不久,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了七万人。七万人,或许你会觉得也不太多,但对比一下隋末的起义军,人数还是不少的。
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,由于隋炀帝大兴土木,怨声载道,长白山(不是东北的那个长白山,是现在的山东邹平)首义后,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隋朝大半版图,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,参加的人数更是达到了数百万。后来,农民起义军汇成三大反隋主力,他们分别是:河南的瓦岗军,河北的窦建德军,以及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。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。
大业十三年(617),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在攻破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粮仓——兴洛仓后,声威大振,后迫近东都城郊,攻破回洛仓,达到了鼎盛时期。鼎盛时期的瓦岗军,控制着中原的广大地区,拥兵数十万之众。这里的拥兵数十万之众到底有多少呢?小编查到的资料中,数目最高的就是“密乘胜陷偃师,于是修金墉城居之,有众三十余万。”里的“三十余万”,结合这句话前一段里的“炀帝遣王世充率劲卒五万击之”,小编大胆猜测李密的军队,在攻破回洛仓之时应是十万之中,后扩张了二十余万人,顶峰时期应是三十余万。
那么同期的窦建德军队呢?窦建德军刚刚起义的时候军队在高鸡泊一带活动,人数也就一万多人。大业十三年正月,窦建德在河间、乐寿两县的交界处举行典礼,自立为王。在此之前,窦建德捉到隋朝官吏以礼相待的事让隋朝的郡县长官逐渐投诚于他,他手下的部队有十万余人。
平阳公主所拥有的七万部队,是窦建德军队的半数有多,是瓦岗军顶峰时期的四分之一,而平阳公主的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时,也不过三万之众。果然,女儿都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啊。
公元617年9月,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,看到三女儿为他在关中打下的一大片地盘,他十分高兴,立即派遣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前往华阴县,到南山脚下迎接平阳公主。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的部队在渭河北岸会师,共同攻打长安。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当时属于李世民的部下,与平阳公主平级,夫妻二人各自带领一支军队,并且各自有各自的幕府(指挥部)。巧的是,平阳公主的部队继承了当初起义时来自老百姓的称谓——“娘子军”,围攻长安城时,平阳公主于柴绍同攻一处,夫妻齐心,共破长安。
打下长安城后,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,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,改元义宁,是为隋恭帝。与此同时,对各位将领论功行赏,对于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,特封为“平阳公主”。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,每次赏赐,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。
攻克长安之后,平阳公主又再次为大唐的江山征战。李渊当时虽据守长安,但是他只是大致掌握了半个关中,他的四周都是敌人。关中地区是一个战略位置相对较佳的粮仓,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要道。从历史上来看,占据关中势力面对关东各地有天然的兵马和贸易优势,能有获得足够的粮食和兵力支持。完全控制关中地区,对李渊来讲,势在必得。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(今甘肃武威)的李轨,就是李渊先要对付的两大集团,于是他命李世民征讨。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。
在父兄扫荡薛李两股势力的同时,平阳公主也没闲着,她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——山西,她驻守的地方就是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的苇泽关,也就是后来的娘子关。因平阳公主率数万“娘子军”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。娘子关是出入山西的咽喉,而山西是保卫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天然屏障,可以说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,李唐必定腹背受敌。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,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,守住李唐的命脉。
(责任编辑:网络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