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942年春,日军在偷袭珍珠港、掀起太平洋战争後,以其陆、海军之一部侵入南洋。作战初期,日军屡败盟军并先后攻占泰、越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及缅甸,企图实现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之梦想。1943年1月,我军再度应盟军要求,派远征军反攻缅甸,与日军於缅北地区实施多次决战,其中,以“瓦鲁班战役”最为令人所瞩目,我军于此具有关键性的战役中,充分发挥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,不但痛击日军,更开创了我军日后缅北作战的有利形势。
1941年12月8日,日军在偷袭珍珠港、掀起太平洋战争后,为实现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之梦想,续于1942年春,以其陆(第15军:辖第33、55、56、18师团及特种部队)、海军之一部侵入中南半岛之泰、越,攻占马来西亚及新加坡,截断英国东方航路,并乘胜进军缅甸,企图切断我国仅存之对外国际交通路线——中缅公路。准备在夺取缅甸后,一方面由缅北入侵我境,以达成策应其侵华主力,夹击我军;另一方面挥军西进,达到与其轴心国——德国会师于中东之战略企图。
日军第15军入侵缅甸后,屡挫英军,英军在节节败退的不利战况下,一再要求我国派兵入缅,以协助其对日的作战;1942年2月9日,我军遂应英军要求,派远征军(第5、6及66军)入缅支援英军作战,然英军在我入缅参战,并解其危后竟弃我军不顾,迳自西遁入印避战,致使日军在连陷腊戍、畹町、龙陵及八莫等要点后,不但迫使我军退守中缅边境,并截断中缅公路,是时,缅甸全境几乎为日所夺占,然日军在经我远征军多次抵抗後,战力消损极大,如同强弩之末,此际亦无力再战,遂以其第18师团接替缅北防务,与我形成对峙。1943年1月,盟军联合参谋部在考量全般战略情势后,决定反攻缅甸,要求我驻印军策应盟军作战,协力向缅北取攻势,“瓦鲁班战役”因是发生。
缅甸东界云南,北界西康,西界印度,南及西南则滨临孟加拉湾与马尔达班湾,为一纵长约2000公里,横宽广约1000公里之台地,其海岸线约2000公里,地面海拔介於600至1200公尺之间;地势北接高原南临大海,境内除伊洛瓦底江及萨尔温江之下游有盆地平原外,大部为山岳丘陵,全境分为上、下两部分,上缅甸(缅北)多高山峻岭,下缅甸多平原涯地;缅北(上缅甸)地区,包括我国云南省以西,印缅边界以东,曼德勒以北、雷多以南,地区内高山林立、峰峦叠起,悬崖陡峭、地势险恶,原始森林密布、瘴气凝聚,毒蛇猛兽横行、人烟稀少、物质缺乏,多属未开化之原始地带;地区内之交通除密、腊及密、曼等4条主要铁公路外,余为荒野之羊肠小径,且大宛河及大奈河支流横贯其间,徒涉困难,交通不便,对大部队之运动形成极大的影响。
(责任编辑:网络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