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漫谈成都茶道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508|回复: 0

8万

主题

8万

帖子

26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260116
发表于 2020-8-8 00:0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普洱茶吧网资讯: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:成都人生在家里,活在茶馆。无论春夏秋冬,老成都们总喜欢邀朋引伴,在茶馆一坐一整天。一撮茶叶,两壶沸水,三五好友,十分自在。“大抵闲人只爱茶”,不了解的外地人,以此认定成都人太闲,或向往,或鄙薄。

    其实,醉翁之意不在酒,喝茶之意也不在茶,而是将光阴流转里桩桩件件的事物与茶一同泡开:家常,茶香里唠;生意,茶盏间谈;情义,茶味里品;干戈,茶水里化……闲谈间,六合之外无非淡茶一盏,禅机妙悟不离当前一味。饮茶一事,闲而非闲,散而不散,可俗可雅,可闹可静。茶,是一串独特的成都文化密码——川中蜀人的精神风骨于茶水间半藏半露,玄妙高绝的禅道意蕴在茶味中暗香浮动。



   
茶禅一味 昭觉寺与日本禅茶



    中国人以“开门七件事:柴米油盐酱醋茶”形容生活常事,无独有偶,日本人也喜欢将常见的事儿称为“日常茶饭事”。看来,茶,是最平凡普通不过的了。但就在这简单、质朴的茶事之间,却蕴藏着高妙、玄远的大道。这与中国文化崇尚“不二”、“大道至简、不离日常”的精神内涵密不可分:日用伦常,皆可为道,以茶为道,则成“茶道”。茶肆云集的成都,拥有极为深厚的禅茶、道茶传统,是中国茶道文化的重要源头,并对日本茶道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


    在日本,茶即禅,禅即茶。于“一期一会”之中,领悟“茶禅一味”,方是最高境界。众所周知,茶道与禅宗都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。考证日本禅宗与茶道的传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两者的轨迹竟是同一法脉,诉诸其源头,都是成都昭觉寺住持圆悟克勤禅师。



    北宋年间,德高望重的大禅师圆悟克勤在成都昭觉寺担任住持。作为临济宗一代大师,他所著的《碧岩录》《圆悟心要》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中流砥柱式的著作,也对日本、韩国乃至整个东南亚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圆悟克勤一生中有长达20余年的时间在成都昭觉寺度过,影响深广。所以,至今日本的众多寺庙,仍然奉成都昭觉寺为祖庭,每年成都昭觉寺圆悟克勤的墓前,都有来自日本的参拜者。



    享誉世界的日本茶道,也正是圆悟克勤法脉之下开出的一朵禅之花。在日本,不知圆悟克勤,就等于不懂茶道。至今,被整个日本茶道界奉为圭臬的至高宝物,就是圆悟克勤亲笔书写的一纸《印可状》。



    所谓《印可状》,是古代禅师收徒传法结束后,书写赠与得法弟子以表明其传承身份的“正式文件”,相当于禅宗“衣钵”。圆悟克勤的这份《印可状》本是写给其弟子绍隆禅师的,后传入绍隆日本弟子手下,弟子将墨宝携带回日本的途中,遭遇船毁,但放在桐木中的《印可状》却未受损坏,漂流至日本海岸被人发现,后又有幸被京都大德寺一休禅师收藏,成为日本保留下来最早的高僧墨宝。



    一休禅师有个弟子叫村田珠光,起初打坐犯困,就饮茶保持清明。一日,一休命人上茶,村田珠光刚要接过茶杯那一瞬间,一休忽然将茶杯打翻,珠光由此开悟。一休禅师遂将圆悟克勤的《印可状》传给村田珠光。“原来,佛法存于茶汤之中啊!”日用平常,无不是道——村田珠光从此悟得“茶禅一味”之真谛(语出圆悟克勤《碧岩录》),成为日本茶道开山鼻祖。“茶禅一味”也成为日本茶道精神的写真。



   
  无相禅茶 大慈寺与日韩茶道



    东亚文化,尤其是中日韩佛教文化,可谓水乳交融、一脉相承。禅茶文化在中日韩之间不断传播扩散,既相互影响,又各有风采。从成都大慈寺中飘出的“无相禅茶”,正是这相互激荡的波浪之上来回往返的一叶轻舟,将最初的茶道礼仪种子播撒在中国、韩国、日本的土壤之中。



   “无相禅茶”是由唐代大慈寺高僧无相禅师创立的一套饮茶规范。喜爱饮茶的无相禅师,将禅机真趣融入茶艺之中,以茶入道。据《历代法宝记》中载,无相禅师的禅法可归结为“无忆、无念、莫妄”的“三句法门”,无忆是戒,无念是定,莫妄是慧。无相禅茶与无相禅法,亦是一味。



    无相禅师本人并非中国人,而是一位姓金的新罗国(即今韩国)王子。他于公元728年“浮海西渡”来到唐朝,其后入蜀资州德纯寺拜处寂为师习禅,法号无相。后来唐玄宗入蜀,感于大慈寺僧人施粥济贫,遂赐田千亩,并请无相禅师重建大圣慈寺。无相禅茶从此在大慈寺落地生根。千年以降,大慈寺师徒之间代代传承“无相禅茶”,开出了有别于世间茶艺的“禅茶之花”。



    这朵禅茶之花不仅深远影响了中国茶道,也对世界茶文化作出了贡献。由于无相禅师本是新罗国王子,在故土社会地位崇高,他的信徒便将茶道带回了韩国,并结合当地的礼仪习俗,形成了“无相禅茶茶艺”。唐代无相禅茶是站着泡的,而今天的韩国无相禅茶茶艺喜欢坐着泡茶,就是特点之一。几百年后,另一位名叫兰溪道隆的僧人,则将无相禅茶传播到了日本。这位生于南宋年间、13岁就在成都大慈寺出家的禅师,是第一位到日本传播禅法的中国僧人,在日本的地位可与唐代高僧鉴真相媲美。无相禅茶随着道隆在日本弘法的过程,一点一滴渗透进日本禅宗文化之中,终于开出了最为绚丽的花朵。如今,日本“无相茶道”的茶礼规范就来源于大慈寺的无相禅茶,而且日本茶道所奉行的“和敬清寂”四字诀,也与兰溪道隆所宣扬的茶礼密切相关——这四个字取自中国刘元甫《茶道清规》,而刘元甫正是在听闻兰溪道隆讲述大慈寺茶礼之后方成此书。



    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,无相禅茶已在东亚土壤之中各自开花,形成了中国的“大慈禅茶”、韩国的“无相禅茶茶艺”和日本的“无相茶道”。如今的成都大慈寺,也自然成了中日韩切磋交流“无相禅茶”的聚会之地,年年禅茶会上,高朋满座、淡香远逸。



   
青城道茶 一杯茶中品乾坤



    如果说禅茶重在心的顿悟,道茶则将老庄思想中天人合一、自然贵生的思想带入茶文化之中。四川作为道家的发源地,在种茶、制茶上历史悠久,尤以道家茶闻名天下。两晋南北朝时期,饮茶蔚然成风,就与道家的发展有关。《神农本草》中说:“茶生益州(四川古称),川谷山陵道旁,凌冬不死,三月三日采干。”成都附近的蒙顶山、青城山、峨眉山、雾中山,都是出产名茶的宝地,同时又是道家修炼的福地。蜀地道茶,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。



    成都青城山是道教的一座圣山,产茶历史尤为悠久。唐代陆羽《茶经》:“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,青城县有散茶、木茶。”唐末五代毛文锡《茶谱》:“青城茶有横芽、雀舌、鸟嘴、麦颗,盖取其嫩芽所造,以其茅似之也,又有片甲者,早春黄芽、茅叶拥抱,如片甲也。蝉翼者,其叶软薄,如蝉翼也,皆散茶之最上者。”



    名动天下的“青城道茶”,是青城山茶叶中的极品。这是一种以青城山道家传统工艺焙制而成的青城绿茶,宋代被朝廷列为贡品,所以又称为“青城贡茶”。公元993年,北宋王小波茶农起义,殃及此茶,竟使得这一中国道教名茶失传千年。直至近些年,才在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傅圆天道长“研究青城道教茶,丰富中国茶文化”的遗愿之下,经过专家们八年的苦心研制重见天日。



    道茶从茶叶种植土壤的选择,到茶叶采摘的时节、方式,烘焙的工艺,乃至茶器选择、取水、冲泡的每一道工序,都极为讲究,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道茶文化。在繁复的仪式之下,最为动人的还是那古朴的本真:道家称茶为仙草,青城道茶的冲泡,以梗入茶,颇具古风,暗通玄旨。现代人喝茶,一般都只取易于出茶味的茶叶,但道家古法泡茶是连梗带叶一同入茶的。在古书中,茶又被称为“稠梗”,稠为叶,梗为茎。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道家讲求阴阳调和,稠为阳、梗为阴,冲泡之时一上一下、一浮一沉,正如同乾坤有序而互补,一杯茶水连通上下两层,象征天人合一。

(责任编辑:网络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让创业更简单

  • 反馈建议:XXXXXXXX
  • 客服电话:暂时没有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9点~22点

云服务支持

黑客联盟,快速搜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黑客论坛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