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嘉宾:徐晓村(中国农业大学传媒学院)
每次看茶道表演,无论是去茶乡,还是在电视上,总是惊叹于茶道的这份精致,想来是要白衣飘飘,于世外桃源般的终南山边,邀得友人二三才能获得的。但是徐晓村老师说,真正的优雅来自于民间,只有融入在生活中的艺术,才是真正鲜活的艺术。比如民间的斗茶传统,选择上好的茶叶,上好的水,还有茶具,在一个茶馆里一字排开,呼来乡邻,便成就了一件方圆十里的盛事。“晴窗细乳戏分茶”,爱玩的士大夫,耽溺于这些稍纵即逝的泡沫中,这种对细节的把玩和咂摸,正是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气质。
图1 斗茶
茶--酪奴?
茶在魏晋时期是煮着吃,不过那个阶段是各种吃法混合着的,既作为仙药也作为饮料。这一时期也能明显看到茶由南向北逐渐推广的的过程,因为南北朝虽然是两个政权,但是老百姓之间是有互动的,这里有一个王肃的故事。
北魏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,“肃初入国,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,常饭鲫鱼羹,渴饮茗汁。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,号为漏,经数年已后,肃与高祖殿会,食羊肉酪粥甚多。高祖怪之,谓肃曰;卿中国之味也,羊肉何如鱼羹,茗饮何如酪浆?肃对曰;羊者是陆产之最,鱼者乃水族之长,所好不同,并各称珍。以味言之,是有优劣,羊比齐鲁大邦,鱼比邾莒小国,惟茗不中与酪作奴。”王肃在南朝时,喜欢饮茶,到了北魏后,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嗜好,但同时也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北方食品。人问茗饮何如酪浆时,他则认为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。意思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。但是,后来人们却把茶茗称作酪奴,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。
“泡沫”--斗茶的关键
唐朝开始出现了茶馆,也出现了许多名茶,而且一般是煮着喝,所以这个时期的茶当然已经变成饮料了。不过唐朝的时候会往里边放葱姜、橙皮,盐,在这些习俗中,茶圣陆羽只保留了一个--放盐。那个时候的方法是先煮水,再放茶,这个茶是茶末。茶末是经过加工的,市场上买的是茶饼,先碾成粉末,再筛,非常复杂。所以说,陆羽的时代喝点茶,比今天麻烦大了。到了宋朝的时候,是先把茶末放进去,再倒水,但很有讲究,一壶水要注七次。这是为了看水和茶之间的比例关系,还有就是让茶水充分结合,最重要的是让它产生泡沫。这个泡沫是非常重要的,泡沫的多少,像什么形状都很有讲究,这就有了斗茶。斗茶的时候要点茶,点茶的标准有:泡沫的颜色,青白胜黄白;泡沫落下去后,碗边不留下水印的好,证明水质好。
(责任编辑:网络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