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普洱派PK绿茶派 茶类的价值何在?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216|回复: 0

8万

主题

8万

帖子

26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260116
发表于 2020-8-13 00:0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普洱茶吧网资讯:某生物实验室,近年来,品茶之风日盛,并迅速形成两派。一派以推崇绿茶为主,号称“崇绿派”;另一派则以普洱为主,号称“普洱派”。两派人马经常在闲暇之余,就绿茶与普洱茶孰优孰劣,争得面紅耳赤,几乎是水火不容。

  

  此事被实验室主任陈某得知,此君虽已五十出头,却也是一个好事之徒,遇有此等机会,岂有不参与之理?他立刻放下平日里的儒雅,高调入场——召集两派人马,出了一道命题,令两派人马各选五人参与角逐。

  

  
命题:

  

  让喝十年绿茶的人改喝普洱;

  

  让喝十年普洱的人改喝绿茶。

  

  看哪一个结论成立!

  

  具体操作:分三阶段完成,每个阶段为一个月。

  

  第一阶段:第一个月,换位品茶

  

  让普洱组强行改喝绿茶,绿茶组强行改喝普洱;这叫换位品茶,目的就是要规避情感因素及旧有的品茶习惯对实验过程的干扰;它有点酷似中国古代的包办婚姻,先结婚后恋爱,至于以后能否真正成为“恋人”,那还要看以后的结果。至于茶叶嘛,自然由实验室提供了。

  

  第二阶段:第二个月,仍然是强制换位品茶

  

  与第一阶段稍有不同的是茶叶提供者的改变,因为第一阶段茶叶提供者为实验室,而实验室提供的茶叶未必是最好的茶品。为了公平起见,第二阶段的茶叶由参与实验的两组,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茶叶提供给对方,以获得更真实的品茶效果。让绿茶组提供他们认为好的绿茶给普洱茶组品尝,普洱组提供他们认为好的普洱茶给绿茶组品尝,但各组仍然不准品饮自己的茶品;这叫以示公平,避免实验室提供的茶品达不到参赛要求。当然,这只是其中一点,更重要的是要给这两组提供一次交流的机会。你想啊,我给你提供我平时最喜欢喝的好茶,你总得听听我为什么推崇它的理由吧。——这不就是交流嘛?

  

  第三阶段:第三个月,前半个月为禁茶期,后半个月为自由品茶

  

  前半个月为什么要禁茶?目的有两个:

  

  一是清理体内某类茶叶化学成份的积累,减少“抗药性”,避免味觉“遁化”;

  

  二是观察停茶期间人体生理反映,找出人体对茶叶的依赖度。

  

  后半个月,品茶解禁,解禁后的品茶——对茶类的选择没有限定,可自由选择,允许喝自己喜欢的茶。这个阶段是本次的实验结果显示期,也是命题可以给予初步结论的阶段,是本次实验最关键环节。

  

 
 过程要求:

  

  1、允许化验,允许讨论(但不要争执);

  

  2、对每天品茶要做好记录,尤其是自身出现的生理及情绪上的反应;

  

  3、换位论证,每个人最少找出对方茶叶三个或三个以上优点,证明对方观点的正确。同时,还要找出自己茶类三个或三个以上缺点。

  

  为什么这样做——原因有两个:

  

  一是克服主观性。因为人的主观性容易造成情感的倾向性和排它性,自然会出现对某件事情的盲目推崇与否定,而这种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判断也必定缺乏科学依据,古人打仗都讲究个“知己知彼”,你连对方都不了解,怎能贸然否定对方呢?因此证明对方正确。目的是要克服主观,力争客观。

  

  二是提倡数据的反复论证。只要化学分析方法正确,其结论必然也是正确的,而且化学分析的过程必需是一个公开的过程,必需具备可重复性,不能出现一个人一个结果。

  

  4、所有参与人员吃住在实验室的集体宿舍,其宿舍里的茶及实验室的茶全部为参加实验的茶类,不准私自藏茶。确保实验的公正性与真实性。

  

  很快,在稍做准备之后,实验开始了。

  

  平静的实验室顿时比以往热闹了许多,虽然参加实验的人只有十人,但更多的人因为这场“实验”,不管是出于好奇,还是因为倾向某一组,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。甚至为某个茶的某一项化学成份含量多少的检测,竞牵动了整个实验室的人员的参与。

  

  此时的陈主任则默默地躲藏一角,他注意到,在进入第一阶段实验后,普洱茶组进展顺利,几乎没有障碍地换位品茶,用他们的话讲:他们最早都是喝绿茶起家的,对喝绿茶轻车熟路。倒是绿茶组难办了:挑选出的五个绿茶组人选,过去一个也没有喝过普洱茶的经历。因此他们在进入第一阶段后,面对普洱茶无论如何也喝不下去。用他们的话说:草根子味、霉味,一点清香都没有,难以下咽,有两个人在喝茶时,竞作出夸张式的动作,一手捏住鼻子,一手将普洱茶灌入口中,如同吃药一般。引来周围人哄堂大笑。但这种窘况在半月后得以改变。绿茶组开始慢慢接受普洱茶了。

  

  但这期间仍有争论。比如针对普洱茶“洗茶”之说,普洱茶组认为不能叫“洗茶”,而应称为“润茶”;绿茶组则强烈反对,认为就应当叫“洗茶”,因为太脏,不洗怎么喝?绿茶之所以不洗茶,是绿茶干净。争论一出,又势同水火。

  

  陈主任再次出面,他提议不再词汇上下功夫,而是按照实验的要求对参赛的茶逐一进行检测,再作评价。半月后,结果出来,参与实验的两组茶,其大肠杆菌和致病菌群及菌落数等卫生指标均未超标,但普洱茶杂质明显高于绿茶。

  

  结论为普洱茶的品饮过程中应当“洗茶”,或者说普洱茶“洗茶”之说不错。但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,虽然绿茶的杂质低于普洱茶,但也是有杂质的,从严格的品饮角度,或饮用卫生角度,也是需要“洗一下”才能喝的。

  

  这个结果倒让绿茶组大吃一惊。他们随后又发现,普洱茶经过“洗茶”后,对以后的品饮价值没有太大的破坏,因为普洱茶最有价值的营养物质是在冲泡第四次之后开始缓慢浸出,这也是民间品饮普洱茶特别喜欢第四泡至第七泡的原因;但绿茶则不同,第一泡的水浸出物最浓,营养成份最多,以后则迅速减少,到第四泡后,基本就失去了品饮的价值,这也就是绿茶不耐泡的原因。基于这一点,绿茶也需要“洗”,但问题来了,如果绿茶要洗,那大量的“营养物”也会被洗去!

  

  实验一出,所有人黙然,大家不再细抠字眼。或许是因为这个专项检测使他们明白,从严格意义上讲,这两种茶都需要“洗一下”才能品饮,于是不再争论。

  

  进入第二阶段,绿茶组倒显得顺利了许多,这时他们一边品饮着由普洱茶组提供的好普洱,一边认真地倾听普洱茶的“故事”及品饮要领,什么“勐海味”“下关味”,什么“同庆号”“宋聘号”,细品各类普洱茶的风韵,渐入角色。

  

  有一俗称“绿茶青年”的年轻研究生,竞在二个月内,其品饮普洱茶的水平,让普洱组的人也对其刮目相看,他对普洱茶中存在的一类“勐海味”的解说,让周围很多偏向于普洱茶的人都向他请教,俨然一位“老普洱”。此时的实验室原先径谓分明的“绿茶派”和“普洱派”也出现了少有的茶品串连,绿茶派不再排斥普洱,普洱派也对绿茶派提供的好绿茶也是赞不绝口,共同讨论茶叶问题成了实验室新的一景。绿茶派与普洱派原先径渭分明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。

  

  但是,第二阶段的实验也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,即普洱组的进展不太顺利。他们频频换茶,明显暴露出一种焦躁情绪,似乎没有哪一种绿茶把他们留住,特别是当看到绿茶组的人在仔细品饮他们提供的“好普洱”时,那种渴盼的目光令很多没有参与到此次实验的普洱派感到庆幸。

  

  这种中断品普洱的过程并没有洗去原有普洱的痕迹,倒像久别的恋人,盼望着早日的归期。

  

  第三阶段的头半个月,为禁茶期,所有参与者只能喝矿泉水戓白开水。这似乎对两组人都是一种煎熬。这时的陈主任则频频“亮相”在他们中间,他的高调出现一是怕有人违规,二是指导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前二个月的笔记和思路,并近距离地观察他们“断茶”后所出现的生理及心理反应。好在这个阶段很快过去。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,解禁期到了,自由品茶期开始了!

  

  最后的半个月实验期是最为快乐的时期。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和没有参与实验的人一下融为一体,绿茶派与普洱派也融合到一起,品尝着各自喜好的茶品,不再互相指责,不再争个你我高低。

(责任编辑:网络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让创业更简单

  • 反馈建议:XXXXXXXX
  • 客服电话:暂时没有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9点~22点

云服务支持

黑客联盟,快速搜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黑客论坛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